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1
点击右上角“…” 按钮
2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媒体云
-
矩阵式融媒体平台
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1
点击右上角“…” 按钮
2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投稿
退出
搜索
登出
登录
首页
汉川新闻
视频集锦
热点推荐
本地新闻
我要投稿
直播
招聘
首页
汉川新闻
视频集锦
热点推荐
本地新闻
我要投稿
直播
招聘
登录媒体云账号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老人独自一人去银行存钱,存单变保单。
待处理
2025-02-20 14:12
美丽乡村
在中国城乡的街头巷尾,邮政储蓄银行往往是许多老人心中最信任的金融机构。他们带着积攒半生的存款走进银行,本想安安稳稳存个定期,却可能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推荐下,稀里糊涂签下一份“高收益”的保险单。等到用钱时,才发现这笔钱不仅无法随时取出,还可能面临本金亏损。这种以“存单变保单”为典型特征的银保乱象,已成为吞噬老年人养老钱的隐形陷阱。 很多中老年人因为对理财业务知之甚少,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会被误导购买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此类产品“收益高”(因为没有兑现,所以不确定是不是真的高)但灵活性差,且存在后续无法兑现的风险,网络上看到很多案例。但是确没有想到真真实实发生在我的父亲身上。 2024年2月18日我的父亲独自一个人带着4万元现金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汉川市庙头镇营业所 (具体地址: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庙头镇平章街185号 电话:0712-8528256)这里我们就简称邮政银行,他一个去存钱,本意是把钱存在银行安全一点,当时没有想到在银行工作人员热情的讲解下,他不知道签署了多少张单据,反正最后告知我的父亲给他存了3万元的活期随时可取 ,存了1万元的定期 五年后可取,临走的时候给我父亲一张卡一张单据 ,事情到此结束。 今年春节刚过不久2025.2.16日我的父亲接到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 电话中告知我的父亲之前存的钱到期了 有空来银行一趟,隔天2025.2.17我的父亲到了邮政银行,告诉工作人员,是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让他过来的,我的父亲说去年不是存一万了吗?一万存5年。怎么又打电话让我来存钱。工作人员一顿操作后告知我的父亲去年已经存了啊。不用了。但是不知道中间有无其他操作,我的父亲当天没有拿任何单据,随口问了一句 去年有给我卡和单子,今年怎么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回答我父亲的疑问?当天他没有签署任何单据。回来后父亲越想越不对随后告诉了我的母亲,母亲想想不对劲,随后查询卡里余额少了一万。原本三万的那张卡,里面只有2万元了,母亲这才给我打电话告知了这个事情。随后我让拍照给我看了那张单据,我才知道我的父亲,被银行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下被买了一份保险单,自此存单变保单的全部过程我们作为子女的无从得知。 我并不是排斥保险,我为我的父母都购买了商业保险。但我不认可这份邮政银行的保险单,2028.2.20我的妹夫带着父亲母亲到邮政银行想要了解存单变保单的全部过程,提出我们的诉求。就是存钱不要弄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本人没有去是因为在外地,一时间也回不去,但是这个事情不能等,我们作为子女在知道事情的第一时间肯定要去了解情况,以免老人担心财产安全的问题而自责)大堂经理接待的我父母,知道了来意。先告知给我父亲办理业务 的工作人员不在(不知道是辞职了还是没有上班)随后我们想要了解这买的是什么保险,工作人员用我爸爸的手机 在微信上公众号里面操作了一番后 ,自此我们才看见保单的详细内容一份名称为(和谐财富一生终身护理保险 D款)数十页密密麻麻的字。不要说老人了 ,我们年轻人看了半天才看懂一点,大概意思就是定期存款一万,交5年。银行工作人员告知5年后可取。但是结果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的诉求还是一样,就是存钱,银行工作人员说会上报,让我们回去等通知。 随后我拨打了邮政银行热线95580通过人工客服讲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希望通过银行内部去尽快落实投诉信息。 也拨打了保险单的单位956076进行投诉,讲了事情缘由和诉求。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对该保险单不认可,原因在于该保单违背了我们的真实意思。老人的本意是去银行存钱,但是走进银行,在工作人员热情讲解的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诱导前来办理存款业务的老年人将存款用来购买保险。,只是告知老人存个定期。隐瞒了保险单的真实情况,诱使老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银行的工作人员诱导老人做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决定,工作人员未尽到明确说明的义务,承诺高利率、到期可取,通过欺诈的手段达到订立合同的。 我的父亲去邮政银行原本是去存钱的、由于文化认知能力、存钱的习惯、对银行的认可度高没有丝毫的怀疑,导致这份保单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业务行为不规范、未尽到说明义务、欺诈(误导使陷入错误认知)、这份合同效力有瑕疵。 另外我们想要看我的父亲进入银行的那一刻到投保全程录音录像(因为录音录像可以验证投保过程是否合规,如果流程有瑕疵,不排除银行工作人员故意引导或者诱导老人的行为。存在违规行为,);是否明确告知老人本人购买的是保险而非存款;(是否明确告知老人存款和保险产品的本质区别,定期存款提前取出只会损失利息,而保险产品提前取出要损失本金。) 银保监会(金融管理局)。12378也拨打了暂时无人接听。这是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监管机构,因此我认为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想要通过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投诉。全额退保,尽快、全额、退保!希望国家保障老人家权益。消费者本人的确是被误导、投保流程不合规。 最后拨打政务热线12345。希望通过事件能引起大家对老人养老钱的重视,对于普通百姓,预防永远胜于补救。进银行办理业务时,务必坚守三条铁律:凡涉及签字,逐字阅读合同标题是否为“保险合同”;凡听到“收益高于存款”,立即追问“是不是保险”;凡遇到催促签字,果断离开现场次日再来。 在这场金融弱势群体与机构套路的博弈中,既需要个体提升防骗意识,更需要监管重拳出击。2023年银保监会已出台新规,要求60岁以上老人购买保险必须全程录音录像,且需子女陪同确认。政策的进步给予我们希望,但唯有每位消费者都敢于对误导说“不”,才能让存单真正回归存单,让银行柜台不再成为吞噬养老钱的黑洞。
182***238
ArrayArray
媒体云
-
矩阵式融媒体平台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