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秸秆,全身是宝。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既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农民也有了增收渠道,让“生态包袱”正在变身“绿色财富”。
湖北台刘宁:“谁能想到,原本在田间‘吃灰’的秸秆,一进入工厂就开启了新的“开挂”人生,像我手中的这种生物质压块,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
在脉旺镇的这家农业生产企业里,这些生物质压块燃料是由水稻秸秆与锯末刨花精心配比、加工而成,具备环保、高热值优势,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还开辟了新的能源利用途径。
湖北优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少红:“生物质压块目前价格,基本上相当于煤的价格的1/2,但是它的热值是煤的2/3,性价比比煤还高。”
在几十公里外的五洲特纸的生产车间里,这些备受青睐的生物质压块燃料,与纸张边角料“携手”化作燃料,燃烧产生的蒸汽输送至消毒环节杀灭微生物,保障纸张卫生。
五洲特种纸业(湖北)有限公司动力中心副经理张峰:“可以降低对外购电量的依赖,减少了废弃物额外的处理成本,综合成本的下降大概 可以达到40%左右。”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同时,依托多家涉农企业构建产业体系,大力推广生态绿色循环养殖技术,初步形成“农用为主、多元利用、产业增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格局。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48.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4.8%。
(记者:宋博 罗宇恒 通讯员:胡宝娥 编辑:姚伟红 制作:鄢荻 审核: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