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汉川市“Alice爱思考·勤学习”研学团队54名小学生在杨林乌壶黑陶文化传承基地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非遗探索之旅。这场以“对话千年窑火”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触摸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恒久魅力。
时空对话:解码黑陶密码
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穿越千年时光:驻足明代杨林乌壶古窑遗址水墨画前,聆听“窑变天成”的传奇故事;漫步非遗文化馆,通过200余件历代陶器展品,见证从新石器时代红陶、彩陶到现代黑陶工艺的文明演进。当看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开金工作室里正在阴干的素坯时,五年级学生艾芷莹惊叹:“原来我们用的茶壶要经历38道工序才能制成!”
匠心传承:触摸非遗温度
在深度参观环节,孩子们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个细节:非遗馆里陈列的清代光绪年间乌壶彰显着古老的气韵,黑陶博物馆的镂空透雕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晾坯区整齐排列的素坯正在经历自然干燥的魔法时刻。最震撼的当属烧窑区,当传承人展示需要连续烧制12小时以上的传统柴窑时,烧窑工脸上的汗珠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匠人匠心”的分量。
创意绽放:泥与火的交响
实践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小小体验官们揉泥、拉坯、雕刻,专注的神情宛如专业匠人。随着转盘飞旋,泥坯在稚嫩的手中变幻出茶碗、笔筒、花器摆件等创意作品。“我要做一个星空图案的花瓶!”四年级的胡晨逸连忙把刚拉好的坯体放到通风处晾晒,因为只有等到坯体略干,才能在素坯上刻下她喜欢的星空纹样,独特的创意让指导老师竖起大拇指。
这场深度体验,不仅让54件童趣作品即将诞生,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活动结束时,传承人欣慰地说:“看着孩子们眼里的光,我知道千年窑火永远不会熄灭。”据悉,该基地今年已接待12批研学团队,通过“非遗+教育”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通讯员:刘木木 编辑:陈思 制作:祁涓 审核:李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