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二河镇汉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取代了露天鱼塘,鲈鱼养殖告别池塘,进入巨型“鱼缸”。这种新型设施渔业模式,通过科技手段不仅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还让养殖效益极大提升。
走进鲈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温室大棚。大棚内,圆形养殖池整齐排列,池水清澈见底。工作人员投喂饲料时,成群的鲈鱼争相抢食,水花翻腾。
设施渔业打破用地及水质等环境的局限性。一个陆基圆桶直径约8米、深1.45米,每批次可产出鲈鱼5000尾,产量大约2.5吨。相比传统养殖,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汉川市汉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克涛:“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一些特点:第一,环境可控。土地利用跟水资源的利用率(都)比较高,养殖尾水的排放量极小,然后有限的养殖废水通过管道,引入坑塘养殖花白鲢来循环利用;第二,疾病风险与品质可控。通过我们系统的紫外光管,对大肠杆菌等系列有害菌进行95%的灭活,通过微粒机系统,隔绝了含土腥味物质等一系列有害的杂质;第三,技术可控。目前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传统的设施农业(加速)向数字化农业转型。”
巨型“鱼缸”通过风机增氧、双层过滤的高密度循环水系统,实现两年三期的高密度生态养殖。公司也通过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行三种模式对比养殖。
汉川市汉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克涛:我们目前采用的设施有一拖一、一拖二跟一拖五,我们在三套系统的能耗风险、收益方面正在做一些评估,下一步还会引进一些更加智能化的设施与系统。
企业的发展也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红阳村村民陈记才就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汉川市汉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员工陈记才:“我是2022年来的,到这个厂里是喂饲料和设备看护。”
今年,公司计划新建三期养殖池,年底前补苗45万尾,以市场行情为指导,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后期还将养殖技术专利纳入鲈鱼产业版图,进一步拓展产业链。
田二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中武:“田二河镇正计划打造‘鱼菜共生’生态链,将依托‘二河三蒸’的名气,联动中药材特色种植、特色设施农业、周边观光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鲈鱼苗的引进都会经第三方严格检测,这是养殖鲈鱼品质的关键。凭借田二河镇汉江流域水质的优势赢得四川、重庆等吃鱼大客商的青睐,同时依托循环系统打出‘无污染’生态牌。品质与品牌的全加持,让田二河鲈鱼从‘养得好’迈向‘卖得俏’。”
(记者:熊之宇 通讯员:邱梦雅 编辑:姚伟红 制作:鄢荻 审核: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