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指出要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治国之道,节用裕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做到时刻绷紧“节俭弦”,守牢“为民心”,常念“紧箍咒”,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把更多资源用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用党政机关“紧日子”换取群众更加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拧紧思想“总开关”,从“要我紧”到“我要紧”。只有思想上先“紧”起来,作风上才能跟着“紧”起来。古有范仲淹“食不重肉,衣不重帛”的节俭风骨,今有焦裕禄“缝补丁的布鞋”与杨善洲“自掏腰包种树”的朴素坚守,历史长河中,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始终镌刻着“勤俭”二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过“紧日子”的论述,在认知层面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摒弃“面子工程”的虚荣,树立“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荣辱观,践行“省下的钱就是民生福祉”的政绩观。将过“紧日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完成从“要我紧”到“我要紧”的转变。
扎牢制度“铁篱笆”,从“软约束”到“硬标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方针政策和长久的制度安排。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严禁”“不得”“严格执行”等高频词划出红线,从公务用车到会议活动,从办公用房到资源节约,都一一进行规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聚焦“钱往哪里省”细化量化标准,聚焦“钱要怎么管”强化动态监督,让每一笔支出经得起检验。唯有以制度刚性拧紧“水龙头”,方能从源头上防止“跑冒滴漏”,让节约型机关建设行稳致远。
激活发展“新动能”,从“省财力”到“惠民生”。过紧日子,绝非“捂紧钱袋子不作为”,更不是少办事、不办事,而是以集约理念释放民生红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起干劲、抓紧行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把钱用到民生短板、利民刀刃上,用在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用在医疗卫生、社保、教育、就业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上,让每一分钱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以干部的“精细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朱立诚 编辑:何蔚然 制作:鄢荻 审核: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