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汉川绿色智造园开建

2019-05-16 08:40

汉川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

4月 22日,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投资建设的汉川绿色智造园正式开工。当天,武汉康芝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柯尚木业有限公司、湖北百富达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

这是继汉正街服装加工企业批量迁入汉川后,武汉市产业园区第一次整体转移至汉川。

承接汉正街大转移

武汉汉正街服装加工企业批量迁入汉川,是武汉园区企业批量向汉川转移的序曲。

2005年底,汉正街6600多家小作坊企业开始向外搬迁。“能不能搞个服装加工园区,将汉正街服装生产企业引过来?”在离武汉中心城区40公里的汉川市经济开发区,湖北川东投资控股集团抓住机会,于2006年建起了汉正服装工业城。

经过数次扩张,汉正服装工业城占地达4960亩。湖北衣谷公司策划总监陈彪介绍,汉正服装工业城现有规模以上服装加工厂600多家,其中九成以上工厂来自汉正街。

在汉正服装工业城日趋饱和情况下,位于汉宜高速出口处的汉川西江乡,成为汉正街服装企业转移的新去处。

2013年,湖北西江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一处废弃的砂石料厂上,建成北河工业园(一期),吸引60多家企业入驻。如今,该工业园占地达1300亩,268家企业入驻,其中9成以上企业来自汉正街。“过去,这里是汉川最偏僻的地方,如今成为汉川最好的工业园区之一。”西江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韩晖介绍,工业园内的北河大道宽45米,是西江乡最气派的马路。

“绿色智造”成新宠

从武汉迁移至汉川的企业,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近年来,一些绿色智造企业开始加速向汉川转移。

位于汉川经济开发区的康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集装箱底板领域龙头企业。该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条全自动化、数控化的集装箱底板用定向结构板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改变了集装箱底板小作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节省了超过90%的人力,还减少了废水、烟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康欣新材料负责人说。

其实,康欣新材料最早成立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业务是育苗、造林。2006年,公司将木材深加工分厂放到汉川。去年底,康欣新材料将总部也搬迁至汉川。

与康欣新材一样,位于汉川的湖北中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来自武汉。“我们公司总部在深圳,2007年在东西湖租房设分厂。去年3月生产基地全部搬至汉川。”公司副总经理杨霞介绍说。

目前,中聚能源为东风公司提供锂电池,并为风神A60型车提供电池维保服务。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试制出了像布一样可以折叠的锂电池。

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的加入,让汉川承接“绿色智造”转移上升一个台阶。

去年7月,汉川与武汉市汉阳区达成协议,武汉百年四台产业园整体搬迁至汉川。按照协议,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在汉川打造绿色智造园,建设集电商新零售、高端仓储、现代物流、企业总部、创业孵化、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

汉川市经信委负责人称,该项目将为汉川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注入强大动力。

主动配套当好配角

“你吃肉,我喝汤。”说起汉川光通信产业与武汉光谷的关系,汉川市经信局干部肖凡形象地说。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位于武汉光谷的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企业发展迅猛。但国内与其配套的光通信配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比如,光模块外壳,通过压铸成型,抗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以保护壳体内的精密元器件。过去,很多光谷企业需要到沿海采购光模块外壳。

位于汉川市马口镇的一家企业高管陈林发现,在沿海这一行业的技术骨干不少是湖北人。“能否把他们请回来,就近为光谷企业生产零部件?”2009年,陈林在马口投资3000万元,成立锐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出比沿海高10%的薪水,到广东等地“挖”人才,经过3年攻关,成功研发出配套产品,成为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企业的供应商。

同在马口,楚天电缆实业有限公司由做电缆改做光缆,与长飞光纤、烽火科技等企业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光缆生产商之一。

目前,马口光电企业发展到20家,涉及光电缆、纤膏、航天军工高分子材料、光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等领域,产业链条式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主动配套,敢当配角,汉川光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去年产值突破50亿元。

今年初,省委提出“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汉川既在‘芯’中,也在‘带’上,还在‘区’内,这一战略布局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汉川市委书记李先乔称,该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瞄准武汉这个“一芯”,着力抓好感情对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交通对接、人才对接,分享大武汉“辐射效应”带来的红利,借势发展。

去年以来,汉川先后8次组织代表团到武汉市六个区开展合作交流,面向武汉招引项目48个,合同引资315亿元。


汉川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

4月 22日,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投资建设的汉川绿色智造园正式开工。当天,武汉康芝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柯尚木业有限公司、湖北百富达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

这是继汉正街服装加工企业批量迁入汉川后,武汉市产业园区第一次整体转移至汉川。

承接汉正街大转移

武汉汉正街服装加工企业批量迁入汉川,是武汉园区企业批量向汉川转移的序曲。

2005年底,汉正街6600多家小作坊企业开始向外搬迁。“能不能搞个服装加工园区,将汉正街服装生产企业引过来?”在离武汉中心城区40公里的汉川市经济开发区,湖北川东投资控股集团抓住机会,于2006年建起了汉正服装工业城。

经过数次扩张,汉正服装工业城占地达4960亩。湖北衣谷公司策划总监陈彪介绍,汉正服装工业城现有规模以上服装加工厂600多家,其中九成以上工厂来自汉正街。

在汉正服装工业城日趋饱和情况下,位于汉宜高速出口处的汉川西江乡,成为汉正街服装企业转移的新去处。

2013年,湖北西江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一处废弃的砂石料厂上,建成北河工业园(一期),吸引60多家企业入驻。如今,该工业园占地达1300亩,268家企业入驻,其中9成以上企业来自汉正街。“过去,这里是汉川最偏僻的地方,如今成为汉川最好的工业园区之一。”西江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韩晖介绍,工业园内的北河大道宽45米,是西江乡最气派的马路。

“绿色智造”成新宠

从武汉迁移至汉川的企业,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近年来,一些绿色智造企业开始加速向汉川转移。

位于汉川经济开发区的康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集装箱底板领域龙头企业。该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条全自动化、数控化的集装箱底板用定向结构板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改变了集装箱底板小作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节省了超过90%的人力,还减少了废水、烟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康欣新材料负责人说。

其实,康欣新材料最早成立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业务是育苗、造林。2006年,公司将木材深加工分厂放到汉川。去年底,康欣新材料将总部也搬迁至汉川。

与康欣新材一样,位于汉川的湖北中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来自武汉。“我们公司总部在深圳,2007年在东西湖租房设分厂。去年3月生产基地全部搬至汉川。”公司副总经理杨霞介绍说。

目前,中聚能源为东风公司提供锂电池,并为风神A60型车提供电池维保服务。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试制出了像布一样可以折叠的锂电池。

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的加入,让汉川承接“绿色智造”转移上升一个台阶。

去年7月,汉川与武汉市汉阳区达成协议,武汉百年四台产业园整体搬迁至汉川。按照协议,武汉百年四台经贸集团在汉川打造绿色智造园,建设集电商新零售、高端仓储、现代物流、企业总部、创业孵化、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

汉川市经信委负责人称,该项目将为汉川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注入强大动力。

主动配套当好配角

“你吃肉,我喝汤。”说起汉川光通信产业与武汉光谷的关系,汉川市经信局干部肖凡形象地说。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位于武汉光谷的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企业发展迅猛。但国内与其配套的光通信配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比如,光模块外壳,通过压铸成型,抗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以保护壳体内的精密元器件。过去,很多光谷企业需要到沿海采购光模块外壳。

位于汉川市马口镇的一家企业高管陈林发现,在沿海这一行业的技术骨干不少是湖北人。“能否把他们请回来,就近为光谷企业生产零部件?”2009年,陈林在马口投资3000万元,成立锐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出比沿海高10%的薪水,到广东等地“挖”人才,经过3年攻关,成功研发出配套产品,成为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企业的供应商。

同在马口,楚天电缆实业有限公司由做电缆改做光缆,与长飞光纤、烽火科技等企业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光缆生产商之一。

目前,马口光电企业发展到20家,涉及光电缆、纤膏、航天军工高分子材料、光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等领域,产业链条式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主动配套,敢当配角,汉川光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去年产值突破50亿元。

今年初,省委提出“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汉川既在‘芯’中,也在‘带’上,还在‘区’内,这一战略布局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汉川市委书记李先乔称,该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瞄准武汉这个“一芯”,着力抓好感情对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交通对接、人才对接,分享大武汉“辐射效应”带来的红利,借势发展。

去年以来,汉川先后8次组织代表团到武汉市六个区开展合作交流,面向武汉招引项目48个,合同引资315亿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