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文 | 说汤

无为 2020-06-22 16:53

 文  / 无为

谈起赡养老人时,有一个流行词叫“一汤远”。就是子女成家后与父母家的距离最好是一碗汤送到父母手里不会冷的距离。年轻人既要自由的小天地,又要担当照顾父母的责任,将“一汤远”来形容距离。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很早前,父母给我讲关于汤的事儿。

在我们老家有喝汤的习惯,以物命名就有藕汤、鸡汤、排骨汤等等,虽说这些汤与其它地方差不多,但喝汤还有好多讲究,尤其是女人做月子喝汤更讲究了,不论家境再穷,也得喝上几顿土鸡汤,喜头鲫鱼汤。

鸡汤大都是在乡下茅草灶里瓦罐煲,香喷喷的,用来给女人补身子的,那喜头汤则是催奶水的。听老人讲,做月子的女人一般在一个月内不出房门,汤饭都要送到床头,除自家丈夫外,其他男人和经期女人是不能进月母子房的,否则就会“踏妈”,意思说犯忌,碍了出奶水,要是确有冒失者,都要送上一只鸡或买上几条鲫鱼给做月子女人做汤喝,以赔不是。

母亲说,那时我们家里穷,生了我们兄弟姊妹三个,也没多喝几次汤。的确,母亲生我当然不知道了,生弟妹做月子时,喝汤不是很多,每次喝汤她都说油重,于是剩下一大半,让全家人享用,现在想起来,是母亲找个由头,有意留下的。

还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洗磨汤”了。每到腊月,乡下人都要用石磨磨些年糕,豆皮,以备年货,也作为走亲串户礼物。虽是些米做的货。但在当时缺粮的日子里,也算稀罕。

记得每到推完磨,母亲都用大蒜,香油炒些豆皮,算是对我们这些小孩喂磨辛苦的奖赏。父母等忙呼完了,就用洗石磨时沉下的米浆搅和些青菜,放些盐,煮碗汤喝喝。那汤糊糊的,有些咸,老人叫它“洗磨汤”。说是“洗磨汤”,只不过是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洗磨水罢了。不过,这洗磨水还是比起那“神仙汤”要实在的多,至少,还有些内容。

村东头的憨巴叔为了有个儿,起先一连生了四个丫头,家大口阔,乡里乡亲只要提起他就说,憨巴要生个“带把的”,天天只喝“神仙汤”。那时我还小,总认为“神仙汤”好,有一天我跟母亲说想喝“神仙汤”,母亲瞪着我说,你咋想到“神仙汤”,“神仙汤”就是酱油水。我这才知道,没钱买菜,用酱油水对付而已。我十分感慨“神仙汤”的创意者。

后来,家境也宽余些了,父亲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领着我们上坟祭祖,便在祖坟边那翻耕的扳田里焚纸烧香。等祭祖回来,母亲都会从土灶里用拖耙棍拖出那瓦罐来,让我们喝萝卜肉汤。父亲说,这汤叫“洗犁汤”。我问父亲为什么叫“洗犁汤”?父亲说,这是老家的风俗,一年耕作完了,田里的泥也翻耕冬炕了,洗干净犁,喝碗汤犒劳犒劳自己一年劳作的辛苦啊!再后来,也听村里的老人讲起“麦黄汤”来,就是麦子熟了,要开镰了,自家人一起喝喝汤,一是喜庆丰收,二来解解谗好大干。

现如今,生活好了,关于汤的风俗也丢了,汤的意义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人们现在天天都在喝汤,对汤的要求,再不是解谗了和赋于什么内容了,而看重的是汤的保健价值了。

诚然,汤的质量高了,但汤的民间文化却少了许多,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把汤当了量词……

 文  / 无为

谈起赡养老人时,有一个流行词叫“一汤远”。就是子女成家后与父母家的距离最好是一碗汤送到父母手里不会冷的距离。年轻人既要自由的小天地,又要担当照顾父母的责任,将“一汤远”来形容距离。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很早前,父母给我讲关于汤的事儿。

在我们老家有喝汤的习惯,以物命名就有藕汤、鸡汤、排骨汤等等,虽说这些汤与其它地方差不多,但喝汤还有好多讲究,尤其是女人做月子喝汤更讲究了,不论家境再穷,也得喝上几顿土鸡汤,喜头鲫鱼汤。

鸡汤大都是在乡下茅草灶里瓦罐煲,香喷喷的,用来给女人补身子的,那喜头汤则是催奶水的。听老人讲,做月子的女人一般在一个月内不出房门,汤饭都要送到床头,除自家丈夫外,其他男人和经期女人是不能进月母子房的,否则就会“踏妈”,意思说犯忌,碍了出奶水,要是确有冒失者,都要送上一只鸡或买上几条鲫鱼给做月子女人做汤喝,以赔不是。

母亲说,那时我们家里穷,生了我们兄弟姊妹三个,也没多喝几次汤。的确,母亲生我当然不知道了,生弟妹做月子时,喝汤不是很多,每次喝汤她都说油重,于是剩下一大半,让全家人享用,现在想起来,是母亲找个由头,有意留下的。

还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洗磨汤”了。每到腊月,乡下人都要用石磨磨些年糕,豆皮,以备年货,也作为走亲串户礼物。虽是些米做的货。但在当时缺粮的日子里,也算稀罕。

记得每到推完磨,母亲都用大蒜,香油炒些豆皮,算是对我们这些小孩喂磨辛苦的奖赏。父母等忙呼完了,就用洗石磨时沉下的米浆搅和些青菜,放些盐,煮碗汤喝喝。那汤糊糊的,有些咸,老人叫它“洗磨汤”。说是“洗磨汤”,只不过是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洗磨水罢了。不过,这洗磨水还是比起那“神仙汤”要实在的多,至少,还有些内容。

村东头的憨巴叔为了有个儿,起先一连生了四个丫头,家大口阔,乡里乡亲只要提起他就说,憨巴要生个“带把的”,天天只喝“神仙汤”。那时我还小,总认为“神仙汤”好,有一天我跟母亲说想喝“神仙汤”,母亲瞪着我说,你咋想到“神仙汤”,“神仙汤”就是酱油水。我这才知道,没钱买菜,用酱油水对付而已。我十分感慨“神仙汤”的创意者。

后来,家境也宽余些了,父亲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领着我们上坟祭祖,便在祖坟边那翻耕的扳田里焚纸烧香。等祭祖回来,母亲都会从土灶里用拖耙棍拖出那瓦罐来,让我们喝萝卜肉汤。父亲说,这汤叫“洗犁汤”。我问父亲为什么叫“洗犁汤”?父亲说,这是老家的风俗,一年耕作完了,田里的泥也翻耕冬炕了,洗干净犁,喝碗汤犒劳犒劳自己一年劳作的辛苦啊!再后来,也听村里的老人讲起“麦黄汤”来,就是麦子熟了,要开镰了,自家人一起喝喝汤,一是喜庆丰收,二来解解谗好大干。

现如今,生活好了,关于汤的风俗也丢了,汤的意义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人们现在天天都在喝汤,对汤的要求,再不是解谗了和赋于什么内容了,而看重的是汤的保健价值了。

诚然,汤的质量高了,但汤的民间文化却少了许多,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把汤当了量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