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扶贫路上,夫妻同行

通讯员 蒋芳 2020-12-25 17:14 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张得榜和杨金秀夫妻俩是汉川市中洲农场的普通社区干部,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17个年头。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和群众打交道有心得;平时注意研读扶贫政策,干起扶贫工作又是一把好手。扶贫路上,两口子互帮互助,成为大家公认的扶贫好搭档。

2015年底,作为中洲农场松林社区的业务骨干,杨金秀主动承担起了社区的扶贫工作。从此,“休息”“假期”这样的字眼儿便渐渐远离她的生活。每月不定期的入户走访、学习宣讲扶贫政策、迎接各级考核、整理台账资料,一个接一个的扶贫任务,几乎占据了她所有时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社区贫困户宋艮珍,全家4口人,丈夫多年前因头部外伤留下后遗症而无法劳动,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赡养。宋艮珍本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长期需要服药治疗,家中的生活仅靠一点低保金和儿子在外打工维持,日子过得非常拮据。2015年底,经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宋艮珍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接手社区扶贫工作后,杨金秀觉得要想改变宋艮珍的家庭困境,必须想方设法增加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她迅速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几经努力终于提高了宋艮珍一家人的低保金。考虑到宋艮珍的身体状况,她又向农场领导反映,帮助安排她到农场城企中心做相对轻松一点的绿化保洁工作。杨金秀经常不定期与宋艮珍在外打工的儿子电话联系,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努力工作。今年疫情发生后,宋艮珍的儿子不能正常外出务工,杨金秀又多方联系,安排其到农场公益岗位做了两个月的零工。复工后,她又托请朋友帮助其在襄阳市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在杨金秀的关心和帮助下,宋艮珍的家庭环境逐渐好转,渐渐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在我们社区干部杨金秀的帮扶下,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真的特别感谢她!”说及脱贫攻坚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宋艮珍非常激动。

2019年初,张得榜从农场畜牧中心主任的位子上被组织派到农场最偏远的赤壁社区担任总支副书记。受到妻子影响,他也主动要求负责社区扶贫工作。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张得榜一有时间就挨家挨户走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个多月下来,他就对社区的基本情况熟悉了。社区职工也很愿意和他谈心交心,渐渐从职工眼中的陌生人变成了知心人。“其实,群众需要的并不多,多去看看他们,听他们诉诉苦、发发牢骚,再说几句体己话,他们就很满足了。”

白家台队贫困户郑四长期患病,做不了重活,农务大都荒废了。老伴、儿子二级残疾,无法下地劳动,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张得榜接手扶贫工作后,考虑到郑四的身体状况,他立即与周边的种地大户联系,帮助郑四把经营田流转了出去,增加了一部分稳定的收入。为了帮助郑四增加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在征得郑四的同意后,他多次来到社区附近的温氏猪场,向负责人介绍郑四的情况,让猪场给郑四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他还多次向农场主要领导反映情况,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5000元,帮助郑四修缮了住房,让一家人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子。在张得榜的帮扶下,郑四不仅脱了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脸上也是挂着满面的笑容。

常言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张得榜夫妇的扶贫帮扶工作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夫妻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体会和收获。

“以前没接触扶贫工作时,也不了解,总觉得她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张得榜以前总这样认为。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理解,到与妻子携手同行,张得榜对扶贫工作有了重新认识。

“我是在农场土生土长的,现在的工作也是在农场,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多做一些事情,我觉得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由于长期奔忙于工作一线,两口子对家庭难免疏漏,年迈的父母无暇照顾,儿子从读初中开始就被他们送到了天门的寄宿学校读书,一年也难得抽出几次时间去看望一下。但对于这样的选择,夫妻俩并不后悔。“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这样才不会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采访中,张得榜总是这样说,这也是他选择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

(编辑:刘国海   编审:刘晓平)

张得榜和杨金秀夫妻俩是汉川市中洲农场的普通社区干部,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17个年头。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和群众打交道有心得;平时注意研读扶贫政策,干起扶贫工作又是一把好手。扶贫路上,两口子互帮互助,成为大家公认的扶贫好搭档。

2015年底,作为中洲农场松林社区的业务骨干,杨金秀主动承担起了社区的扶贫工作。从此,“休息”“假期”这样的字眼儿便渐渐远离她的生活。每月不定期的入户走访、学习宣讲扶贫政策、迎接各级考核、整理台账资料,一个接一个的扶贫任务,几乎占据了她所有时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社区贫困户宋艮珍,全家4口人,丈夫多年前因头部外伤留下后遗症而无法劳动,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赡养。宋艮珍本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长期需要服药治疗,家中的生活仅靠一点低保金和儿子在外打工维持,日子过得非常拮据。2015年底,经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宋艮珍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接手社区扶贫工作后,杨金秀觉得要想改变宋艮珍的家庭困境,必须想方设法增加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她迅速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几经努力终于提高了宋艮珍一家人的低保金。考虑到宋艮珍的身体状况,她又向农场领导反映,帮助安排她到农场城企中心做相对轻松一点的绿化保洁工作。杨金秀经常不定期与宋艮珍在外打工的儿子电话联系,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努力工作。今年疫情发生后,宋艮珍的儿子不能正常外出务工,杨金秀又多方联系,安排其到农场公益岗位做了两个月的零工。复工后,她又托请朋友帮助其在襄阳市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在杨金秀的关心和帮助下,宋艮珍的家庭环境逐渐好转,渐渐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在我们社区干部杨金秀的帮扶下,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真的特别感谢她!”说及脱贫攻坚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宋艮珍非常激动。

2019年初,张得榜从农场畜牧中心主任的位子上被组织派到农场最偏远的赤壁社区担任总支副书记。受到妻子影响,他也主动要求负责社区扶贫工作。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张得榜一有时间就挨家挨户走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个多月下来,他就对社区的基本情况熟悉了。社区职工也很愿意和他谈心交心,渐渐从职工眼中的陌生人变成了知心人。“其实,群众需要的并不多,多去看看他们,听他们诉诉苦、发发牢骚,再说几句体己话,他们就很满足了。”

白家台队贫困户郑四长期患病,做不了重活,农务大都荒废了。老伴、儿子二级残疾,无法下地劳动,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张得榜接手扶贫工作后,考虑到郑四的身体状况,他立即与周边的种地大户联系,帮助郑四把经营田流转了出去,增加了一部分稳定的收入。为了帮助郑四增加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在征得郑四的同意后,他多次来到社区附近的温氏猪场,向负责人介绍郑四的情况,让猪场给郑四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他还多次向农场主要领导反映情况,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5000元,帮助郑四修缮了住房,让一家人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子。在张得榜的帮扶下,郑四不仅脱了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脸上也是挂着满面的笑容。

常言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张得榜夫妇的扶贫帮扶工作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夫妻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体会和收获。

“以前没接触扶贫工作时,也不了解,总觉得她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张得榜以前总这样认为。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理解,到与妻子携手同行,张得榜对扶贫工作有了重新认识。

“我是在农场土生土长的,现在的工作也是在农场,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多做一些事情,我觉得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由于长期奔忙于工作一线,两口子对家庭难免疏漏,年迈的父母无暇照顾,儿子从读初中开始就被他们送到了天门的寄宿学校读书,一年也难得抽出几次时间去看望一下。但对于这样的选择,夫妻俩并不后悔。“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这样才不会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采访中,张得榜总是这样说,这也是他选择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

(编辑:刘国海   编审:刘晓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