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些年,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农家娃在校午餐有营养更丰富

2021-02-02 08:48 人民日报客户端  

场景再现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一路奔波,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

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

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总书记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总书记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总书记嘱咐学校和老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把学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

在马培清家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起了学校调研的观感:“学校正在盖宿舍楼,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孩子上学远的难题。食堂二位师傅,服务全校157个学生和23个老师,午饭四菜一汤。我想起咱们开始扶贫的时候,推行每个孩子保证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现在每顿标准涨到了6块钱,比当初丰富多了。通过补贴,学生家长负担也不重。我还注意到一件事,孩子们都说普通话,这说明教学规范了。”

餐厅宽敞了,“四菜一汤”里瘦肉多了、青菜多了

“叮铃铃……”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宁静的校园热闹了起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走进食堂。

今天午餐的“四菜一汤”是:白芸豆炖排骨、青椒肉丝、蒸南瓜、炒青菜、紫菜蛋花汤。

窗口内一盆盆菜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同学们端着碗,轮流打饭。

“老师,给我打点排骨,再来点肉丝和青菜。”六年级的谭佳丽打好饭,和同学马莉萍一起来到二楼餐厅就餐。

“我最喜欢吃排骨了,有时打一次不够,还要再去添一次。”谭佳丽莞尔一笑,低下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我也喜欢吃肉。学校的菜花样多、肉也多。”马莉萍在一旁搭话,她在学校寄宿,每到周五才回家。

“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山区小学,关心山里的孩子,大家感到非常温暖。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办好营养午餐,让孩子们吃得更好。”中益乡小学党支部书记谭顺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情激动。

一顿学生营养午餐,“四菜一汤”,中益乡小学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吃得更好。

一年多来,学校食堂又有了新变化——

餐厅更宽敞了。食堂从一层加盖到两层楼,能同时容纳150人就餐,孩子们不用再错峰吃饭了。

吃得更放心了。实施“明厨亮灶”,安上了摄像头、大屏幕,实时监控加工间里的操作情况。

营养更均衡了。学校请营养专家制定科学标准,优化了食谱:肉,每人每餐达到75克;米,用当地的万寿香米;菜,选当季时令蔬菜。同样是“四菜一汤”,如今瘦肉多了,青菜多了。

“有营养还要有好味道,我变着花样做娃儿们爱吃的。”食堂师傅陈益淑边忙活边说,每天同学们吃完饭,她都要查看哪个菜剩下了,哪个菜吃光了。一天天下来,陈师傅对孩子们的喜好了如指掌:“娃儿们爱吃排骨,每周的食谱中安排了两顿排骨;娃儿们不爱吃肥肉,就多采购瘦肉;山里人吃惯了土豆,有的人家天天吃土豆,但为了吃得更营养,学校食谱里增加了青菜。”

孩子们的体质更好了。“这一年,谭佳丽长得快,长了10厘米,都快跟我一般高了!”谭佳丽的父亲谭仁洲感慨道。

五年级的陈锐同学更结实了,“我现在最喜欢打篮球,一场比赛能得十多分呢!”他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陈锐的父亲陈鹏感慨:“我们小时候上学每天就装一把炒玉米,看看现在孩子吃的饭菜,真是幸福啊!孩子吃得开心,家长就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

变化的不只是中益乡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来石柱县考察后,县里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每一个山里的孩子吃得好。”县委教育工委委员陈景红说,定标准,全县107所农村中小学的2万多名学生全部吃上“四菜一汤”;补短板,县里投入532万余元改善食堂条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阶段的营养餐全覆盖。

放眼全国,截至2020年6月,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余万所,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

数据最有说服力。调查显示,石柱县6—18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8%。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

一顿饭6元钱,能不能全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

“能!”学校后勤管理员秦建国的回答斩钉截铁。

在食堂入口的食材进货公示处,最近一次采购信息写得清清楚楚:“大米,2.63元一斤,数量1200斤;瘦肉,29元一斤,数量30斤;油麦菜,3元一斤,数量40斤……”

精打细算降成本,学校动足了脑筋。秦建国一一算账:选购本地优质的大米,一斤能比其他产地的便宜4毛钱;油麦菜是从农贸市场买的,不仅新鲜,还是批发价,一斤便宜两三毛钱。“选哪种食材,什么价格,都由家长代表组成的询价委员会商定。所有费用全部公开,接受监督。”秦建国说。

更让大家放心的是县里搭建的集中采购平台。石柱县通过招标,引入渝教商贸公司,为各个乡村学校统一配送食材,保证价廉质优。“需要买什么,就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送货上门。”谭顺祥说。

财政给力。2019年县里投入1000多万元,将全部乡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解决。“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人每顿6元钱全花到食材上,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陈景红表示。

食品安全是红线。“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营养午餐的底线,要全链条管好。”谭顺祥说。在源头,大宗物品定点采购,原材料统一运送,市场监管员随时抽检;到学校,要有3个老师一起查验,才能入库;厨师持证上岗,每顿饭老师陪餐;每天的饭菜都会拍照,上传到阳光午餐平台;每个菜必须留样,确保质量安全可追溯。

“一顿饭6元钱,国家补贴4元,自己只掏2元,还有这么多道安全关,我们家长很满意很放心。”谭仁洲说。

看全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700余亿元,试点地区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达到76.4%,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营养健康监测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

从吃得安全,到学得安全、住得安全,中益乡小学的新变化越来越多——

“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关心的宿舍楼,2019年底建成用上了,家离得远的45个孩子全部入住,再也不用每天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了。”谭顺祥说。

“共享课堂进了校园,孩子们的眼界更开阔了。”四年级班主任马影翠老师深有体会。“更大的变化是孩子们脸上笑容更多了,眼睛更有光了,越来越自信了!”

在“给习爷爷写一封信”的作文课上,许多孩子立下志向:“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我想当一名消防员”“我想当科学家,去探索太空”……中益乡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蒋云龙)


场景再现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一路奔波,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

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

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总书记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总书记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总书记嘱咐学校和老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把学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

在马培清家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起了学校调研的观感:“学校正在盖宿舍楼,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孩子上学远的难题。食堂二位师傅,服务全校157个学生和23个老师,午饭四菜一汤。我想起咱们开始扶贫的时候,推行每个孩子保证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现在每顿标准涨到了6块钱,比当初丰富多了。通过补贴,学生家长负担也不重。我还注意到一件事,孩子们都说普通话,这说明教学规范了。”

餐厅宽敞了,“四菜一汤”里瘦肉多了、青菜多了

“叮铃铃……”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宁静的校园热闹了起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走进食堂。

今天午餐的“四菜一汤”是:白芸豆炖排骨、青椒肉丝、蒸南瓜、炒青菜、紫菜蛋花汤。

窗口内一盆盆菜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同学们端着碗,轮流打饭。

“老师,给我打点排骨,再来点肉丝和青菜。”六年级的谭佳丽打好饭,和同学马莉萍一起来到二楼餐厅就餐。

“我最喜欢吃排骨了,有时打一次不够,还要再去添一次。”谭佳丽莞尔一笑,低下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我也喜欢吃肉。学校的菜花样多、肉也多。”马莉萍在一旁搭话,她在学校寄宿,每到周五才回家。

“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山区小学,关心山里的孩子,大家感到非常温暖。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办好营养午餐,让孩子们吃得更好。”中益乡小学党支部书记谭顺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情激动。

一顿学生营养午餐,“四菜一汤”,中益乡小学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吃得更好。

一年多来,学校食堂又有了新变化——

餐厅更宽敞了。食堂从一层加盖到两层楼,能同时容纳150人就餐,孩子们不用再错峰吃饭了。

吃得更放心了。实施“明厨亮灶”,安上了摄像头、大屏幕,实时监控加工间里的操作情况。

营养更均衡了。学校请营养专家制定科学标准,优化了食谱:肉,每人每餐达到75克;米,用当地的万寿香米;菜,选当季时令蔬菜。同样是“四菜一汤”,如今瘦肉多了,青菜多了。

“有营养还要有好味道,我变着花样做娃儿们爱吃的。”食堂师傅陈益淑边忙活边说,每天同学们吃完饭,她都要查看哪个菜剩下了,哪个菜吃光了。一天天下来,陈师傅对孩子们的喜好了如指掌:“娃儿们爱吃排骨,每周的食谱中安排了两顿排骨;娃儿们不爱吃肥肉,就多采购瘦肉;山里人吃惯了土豆,有的人家天天吃土豆,但为了吃得更营养,学校食谱里增加了青菜。”

孩子们的体质更好了。“这一年,谭佳丽长得快,长了10厘米,都快跟我一般高了!”谭佳丽的父亲谭仁洲感慨道。

五年级的陈锐同学更结实了,“我现在最喜欢打篮球,一场比赛能得十多分呢!”他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陈锐的父亲陈鹏感慨:“我们小时候上学每天就装一把炒玉米,看看现在孩子吃的饭菜,真是幸福啊!孩子吃得开心,家长就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

变化的不只是中益乡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来石柱县考察后,县里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每一个山里的孩子吃得好。”县委教育工委委员陈景红说,定标准,全县107所农村中小学的2万多名学生全部吃上“四菜一汤”;补短板,县里投入532万余元改善食堂条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阶段的营养餐全覆盖。

放眼全国,截至2020年6月,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余万所,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

数据最有说服力。调查显示,石柱县6—18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8%。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

一顿饭6元钱,能不能全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

“能!”学校后勤管理员秦建国的回答斩钉截铁。

在食堂入口的食材进货公示处,最近一次采购信息写得清清楚楚:“大米,2.63元一斤,数量1200斤;瘦肉,29元一斤,数量30斤;油麦菜,3元一斤,数量40斤……”

精打细算降成本,学校动足了脑筋。秦建国一一算账:选购本地优质的大米,一斤能比其他产地的便宜4毛钱;油麦菜是从农贸市场买的,不仅新鲜,还是批发价,一斤便宜两三毛钱。“选哪种食材,什么价格,都由家长代表组成的询价委员会商定。所有费用全部公开,接受监督。”秦建国说。

更让大家放心的是县里搭建的集中采购平台。石柱县通过招标,引入渝教商贸公司,为各个乡村学校统一配送食材,保证价廉质优。“需要买什么,就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送货上门。”谭顺祥说。

财政给力。2019年县里投入1000多万元,将全部乡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解决。“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人每顿6元钱全花到食材上,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孩子们的饭菜里。”陈景红表示。

食品安全是红线。“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营养午餐的底线,要全链条管好。”谭顺祥说。在源头,大宗物品定点采购,原材料统一运送,市场监管员随时抽检;到学校,要有3个老师一起查验,才能入库;厨师持证上岗,每顿饭老师陪餐;每天的饭菜都会拍照,上传到阳光午餐平台;每个菜必须留样,确保质量安全可追溯。

“一顿饭6元钱,国家补贴4元,自己只掏2元,还有这么多道安全关,我们家长很满意很放心。”谭仁洲说。

看全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700余亿元,试点地区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达到76.4%,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营养健康监测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

从吃得安全,到学得安全、住得安全,中益乡小学的新变化越来越多——

“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关心的宿舍楼,2019年底建成用上了,家离得远的45个孩子全部入住,再也不用每天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了。”谭顺祥说。

“共享课堂进了校园,孩子们的眼界更开阔了。”四年级班主任马影翠老师深有体会。“更大的变化是孩子们脸上笑容更多了,眼睛更有光了,越来越自信了!”

在“给习爷爷写一封信”的作文课上,许多孩子立下志向:“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我想当一名消防员”“我想当科学家,去探索太空”……中益乡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蒋云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