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文 |矗立在英雄城市的精神丰碑

陶成龙 2021-05-13 15:02

文 / 陶成龙


图①:2020年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开幕。粟毅摄

图②③④:湖北省军区组织官兵参观专题展览。

  谷雨时节,绿水满池,荆楚大地一派生机。

  江汉关的钟声浑厚悠扬,龟山上春风和煦、绿意盎然,隔江相望的黄鹤楼与晴川阁游人如织。武汉,这座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在逆境中奋起,重回烟火人间。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那些与苦难抗争的日子渐已远去,但构筑在记忆深处的精神丰碑,成为同心抗疫的湖北军民心中永恒的话题。


  那些值得永久珍藏的事物  最大的财富是经历

  站在自己一年前绘制的运力支援地图前,湖北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舒诚久久无语。

  “这份运力支援路线图,承载的是武汉市民的希望,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民生活保障物资正常供应,湖北省军区协调6家驻军单位成立了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疫情期间武汉市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舒诚就是其中一员。他当时的一项职责就是将各任务部队的兵力投入、配送点位等主要信息,在图上清晰地标注出来。

  “运力支援队来自6支不同的部队,大家集结后就马上执行任务。虽然来不及磨合,但三军指挥员在地图前一碰,总能得出最佳行动方案。”回想当时的场景,舒诚至今仍记忆深刻。

  在舒诚看来,疫情是一场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他说,疫情没有击倒我们,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再大的天灾除以14亿也会变得渺小,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无比强大。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团结一心;越是危急关头,越能显现非凡的凝聚力,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不断验证的中国逻辑。

  同舒诚一样,处在抗疫主战场的湖北省军区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抗疫记忆。

  对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原所长陈金龙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张捐款单。这是“抗癌老兵”、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生前留下的。去年疫情期间,为给医院省出一个床位,病危的老人选择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他人。临终前,他还不忘将最后一笔捐款捐给抗疫一线,并立下“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用于研究”的遗嘱。去年,陈金龙因工作需要调离咸宁干休所,但那张捐款单的照片始终留在他的手机里。“唐老用大爱护众生,这种博爱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去学习和践行。”

  对湖北省远安县人武部政委张德军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辆自行车。去年疫情发生时,他正在老家休假。在道路封控、公共交通停运的情况下,他自带干粮骑着自行车星夜兼程400余公里,直奔抗疫一线。赶回单位,他发现自己的膝盖和小腿肿得脱不下裤子。回想起那时的心境,张德军说:“人民有难,使命就是号角,革命军人就要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

  对省军区警卫勤务队的汽车兵韦钦晨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枚鲜红的党徽。去年,他先后多次前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线执行保障任务,并参加了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在此期间,韦钦晨火线入党,戴上了这枚党徽。“党员只有一项‘特权’,那就是冲锋陷阵的优先权。”这场抗疫战斗,让韦钦晨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苦难是一面镜子。大江大河,大风大浪,映照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一枝一叶,一人一物,每个定格历史的瞬间,都将积淀为人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前进路上弥足珍贵的财富。


  那些值得永久纪念的人物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2020年,湖北省军区有2名民兵指导员在抗疫抗洪一线殉职——

  2月21日,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高潮村原民兵连指导员宋青山,在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的途中,为保护群众安全,不幸被侧翻的车辆压成重伤,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不幸去世;

  6月21日,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坡儿垴村原民兵连指导员刘水存,在带领民兵应急队员巡查河堤、防洪排险时,不幸跌入河道,被洪水卷走后牺牲,将生命定格在了抗洪抢险一线。

  宋青山从小在农村长大,靠着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进城买了房,过上了好日子。可当组织召唤,他二话不说逆行返乡,带领村民一同为脱贫奋斗。那天遭遇车祸时,原本可以自救的他,却在生命最后一刻果断把群众推开,把危险留给自己。牺牲时,宋青山才40岁。刘水存没当过一天兵,却干了一辈子民兵工作;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家人跟着受了不少委屈。眼看着马上就要退休,却不幸倒在了最后一段路上。

  这样的人生到底遗不遗憾?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

  湖北省军区因势利导,着眼身处抗疫、抗洪主战场的特殊实际,举行“致敬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以身边的榜样为生动教材,让身边的感动启发战友,专门邀请7名先进典型及其同事、家属上台讲述主人翁背后的故事。一句句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话语,直击官兵的心灵。

  曾在某集团军任处长的宜昌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李祖国,在职务调动后,一度难以适应,宋青山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事迹报告会上,他坦露心声:“宋青山用自己的逆行换来了乡亲们的集体致富,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群众的安全,用自己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这样的人生是值得敬佩的。”

  英山县温泉镇坡儿垴村民兵连长段江,是刘水存生前的搭档,他在事迹报告会上以《奋斗的人生不遗憾》为题深情讲述:“刘水存没当过兵,但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武装事业;亏欠了家人,但收获了群众的口碑;人不在了,但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丰碑。”

  斯人已去,唯有精神永志。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那些值得永久践行的精神  最高的致敬是奋斗

  今年2月,湖北省汉川籍80后军队医务人员王梦霞刚从部队退伍,就主动向人武部提交参加民兵组织的申请。经人武部审核批准,王梦霞如愿成为汉川市2021年基干民兵中的一员。

  对于王梦霞,汉川市人武部并不陌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曾服役于某部队医院的王梦霞先后3次向防控指挥部提交请战书,要求前往汉川市城区的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点,护理发热病人。

  “经此一疫,我对责任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担当永远不会放下。我希望通过加入民兵组织,继续为部队做些有意义的事。”王梦霞说。

  恩施军分区动员处处长陈刚果,曾在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工作近20年,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我军多项重大武器试验任务,屡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专利成果。两年多前,为服从部队改革需要,陈刚果交流到省军区系统任职。

  在恩施军分区,陈刚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战略支援部队的工作经验创新运用到国防动员工作中,牵头研发国防动员智能指挥信息系统。教育讨论中,陈刚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奋斗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作为一名党员,唯有持久奋斗,才能在新的时期、新的岗位上不断赢得新的荣光。”

  大学生士兵洪安洋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校表现优异的他不仅通过了司法考试,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可当得知有支教的机会后,他选择延迟读研、奔赴西藏;支教结束后,他又来到部队;服役结束后本该复学的他,今年又选择了上军校。有人不理解:你这样“折腾”图啥?洪安洋说,人生就要在不断历练中成长,躺在成绩单、功劳簿上,就算不上奋斗。

  “永久奋斗是革命先锋队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这一条,什么都是空的。”湖北省军区领导引用毛泽东在《永久奋斗》中的话说,“奋斗是一辈子的事,不能今天奋斗,明天不奋斗;顺境的时候讲奋斗,逆境的时候就淡忘奋斗。只要坚持永久奋斗,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能有大作为。”

  砥砺于磨难,丰富于实践。集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给湖北人民带来了太多伤痛的记忆,但也为这座英雄之城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党和人民军队全力支援武汉、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新时期的动人故事。历史长歌的这一章,必将在人民的记忆中,流传不息。


作者介绍

本名:陶成龙

笔名:剑啸龙吟

湖北汉川人

喜好七言五字、格律诗词、散文小品等。

文 / 陶成龙


图①:2020年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开幕。粟毅摄

图②③④:湖北省军区组织官兵参观专题展览。

  谷雨时节,绿水满池,荆楚大地一派生机。

  江汉关的钟声浑厚悠扬,龟山上春风和煦、绿意盎然,隔江相望的黄鹤楼与晴川阁游人如织。武汉,这座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在逆境中奋起,重回烟火人间。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那些与苦难抗争的日子渐已远去,但构筑在记忆深处的精神丰碑,成为同心抗疫的湖北军民心中永恒的话题。


  那些值得永久珍藏的事物  最大的财富是经历

  站在自己一年前绘制的运力支援地图前,湖北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舒诚久久无语。

  “这份运力支援路线图,承载的是武汉市民的希望,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民生活保障物资正常供应,湖北省军区协调6家驻军单位成立了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疫情期间武汉市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舒诚就是其中一员。他当时的一项职责就是将各任务部队的兵力投入、配送点位等主要信息,在图上清晰地标注出来。

  “运力支援队来自6支不同的部队,大家集结后就马上执行任务。虽然来不及磨合,但三军指挥员在地图前一碰,总能得出最佳行动方案。”回想当时的场景,舒诚至今仍记忆深刻。

  在舒诚看来,疫情是一场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他说,疫情没有击倒我们,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再大的天灾除以14亿也会变得渺小,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无比强大。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团结一心;越是危急关头,越能显现非凡的凝聚力,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不断验证的中国逻辑。

  同舒诚一样,处在抗疫主战场的湖北省军区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抗疫记忆。

  对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原所长陈金龙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张捐款单。这是“抗癌老兵”、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生前留下的。去年疫情期间,为给医院省出一个床位,病危的老人选择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他人。临终前,他还不忘将最后一笔捐款捐给抗疫一线,并立下“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用于研究”的遗嘱。去年,陈金龙因工作需要调离咸宁干休所,但那张捐款单的照片始终留在他的手机里。“唐老用大爱护众生,这种博爱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去学习和践行。”

  对湖北省远安县人武部政委张德军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辆自行车。去年疫情发生时,他正在老家休假。在道路封控、公共交通停运的情况下,他自带干粮骑着自行车星夜兼程400余公里,直奔抗疫一线。赶回单位,他发现自己的膝盖和小腿肿得脱不下裤子。回想起那时的心境,张德军说:“人民有难,使命就是号角,革命军人就要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

  对省军区警卫勤务队的汽车兵韦钦晨而言,他的抗疫记忆是一枚鲜红的党徽。去年,他先后多次前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线执行保障任务,并参加了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在此期间,韦钦晨火线入党,戴上了这枚党徽。“党员只有一项‘特权’,那就是冲锋陷阵的优先权。”这场抗疫战斗,让韦钦晨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苦难是一面镜子。大江大河,大风大浪,映照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一枝一叶,一人一物,每个定格历史的瞬间,都将积淀为人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前进路上弥足珍贵的财富。


  那些值得永久纪念的人物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2020年,湖北省军区有2名民兵指导员在抗疫抗洪一线殉职——

  2月21日,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高潮村原民兵连指导员宋青山,在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的途中,为保护群众安全,不幸被侧翻的车辆压成重伤,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不幸去世;

  6月21日,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坡儿垴村原民兵连指导员刘水存,在带领民兵应急队员巡查河堤、防洪排险时,不幸跌入河道,被洪水卷走后牺牲,将生命定格在了抗洪抢险一线。

  宋青山从小在农村长大,靠着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进城买了房,过上了好日子。可当组织召唤,他二话不说逆行返乡,带领村民一同为脱贫奋斗。那天遭遇车祸时,原本可以自救的他,却在生命最后一刻果断把群众推开,把危险留给自己。牺牲时,宋青山才40岁。刘水存没当过一天兵,却干了一辈子民兵工作;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家人跟着受了不少委屈。眼看着马上就要退休,却不幸倒在了最后一段路上。

  这样的人生到底遗不遗憾?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

  湖北省军区因势利导,着眼身处抗疫、抗洪主战场的特殊实际,举行“致敬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以身边的榜样为生动教材,让身边的感动启发战友,专门邀请7名先进典型及其同事、家属上台讲述主人翁背后的故事。一句句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话语,直击官兵的心灵。

  曾在某集团军任处长的宜昌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李祖国,在职务调动后,一度难以适应,宋青山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事迹报告会上,他坦露心声:“宋青山用自己的逆行换来了乡亲们的集体致富,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群众的安全,用自己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这样的人生是值得敬佩的。”

  英山县温泉镇坡儿垴村民兵连长段江,是刘水存生前的搭档,他在事迹报告会上以《奋斗的人生不遗憾》为题深情讲述:“刘水存没当过兵,但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武装事业;亏欠了家人,但收获了群众的口碑;人不在了,但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丰碑。”

  斯人已去,唯有精神永志。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那些值得永久践行的精神  最高的致敬是奋斗

  今年2月,湖北省汉川籍80后军队医务人员王梦霞刚从部队退伍,就主动向人武部提交参加民兵组织的申请。经人武部审核批准,王梦霞如愿成为汉川市2021年基干民兵中的一员。

  对于王梦霞,汉川市人武部并不陌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曾服役于某部队医院的王梦霞先后3次向防控指挥部提交请战书,要求前往汉川市城区的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点,护理发热病人。

  “经此一疫,我对责任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担当永远不会放下。我希望通过加入民兵组织,继续为部队做些有意义的事。”王梦霞说。

  恩施军分区动员处处长陈刚果,曾在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工作近20年,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我军多项重大武器试验任务,屡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专利成果。两年多前,为服从部队改革需要,陈刚果交流到省军区系统任职。

  在恩施军分区,陈刚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战略支援部队的工作经验创新运用到国防动员工作中,牵头研发国防动员智能指挥信息系统。教育讨论中,陈刚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奋斗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作为一名党员,唯有持久奋斗,才能在新的时期、新的岗位上不断赢得新的荣光。”

  大学生士兵洪安洋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校表现优异的他不仅通过了司法考试,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可当得知有支教的机会后,他选择延迟读研、奔赴西藏;支教结束后,他又来到部队;服役结束后本该复学的他,今年又选择了上军校。有人不理解:你这样“折腾”图啥?洪安洋说,人生就要在不断历练中成长,躺在成绩单、功劳簿上,就算不上奋斗。

  “永久奋斗是革命先锋队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这一条,什么都是空的。”湖北省军区领导引用毛泽东在《永久奋斗》中的话说,“奋斗是一辈子的事,不能今天奋斗,明天不奋斗;顺境的时候讲奋斗,逆境的时候就淡忘奋斗。只要坚持永久奋斗,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能有大作为。”

  砥砺于磨难,丰富于实践。集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给湖北人民带来了太多伤痛的记忆,但也为这座英雄之城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党和人民军队全力支援武汉、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新时期的动人故事。历史长歌的这一章,必将在人民的记忆中,流传不息。


作者介绍

本名:陶成龙

笔名:剑啸龙吟

湖北汉川人

喜好七言五字、格律诗词、散文小品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