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忆往昔峥嵘岁月,热血青年的怒吼响彻神州——“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科学与民主”“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他们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同萤火般在黑暗里发光,从此便有了星火燎原之势。“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今日之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拥有更大的舞台,也拥有更多可能。今日之青年,更应秉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荣光。今日之青年,充满智慧、活力与激情,正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拼搏奋斗,做勇敢的“后浪”,翻涌自己的青春。
吾等,要永怀赤子之心、报国之志,让信仰的火炬永不灭。“头颅可弃,信仰不移”。左翼文化战线先锋金剑啸,以笔为剑,揭露黑暗,唤起民众觉醒,被抓捕后慷慨就义于齐齐哈尔城门外,时光永远定格在26岁勇毅的面庞上;翟秋白赴死前,坦然说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是大快乐。逝世长辞,为真快乐”,随后,唱着“英特纳雄耐尔”,身赴刑场。其死之快乐源于认定“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际歌》亦传唱世纪,遥远共鸣;72年前,在零下40度的盖马高原,长津湖上,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已化作一片冰雕,他们结在帽檐下的冰柱像冰刃直插敌军心脏,他们架枪的双手已经冻僵,却死死守在阵地上。“我爱亲人和祖国,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一纸绝书,字字泣血,句句坚定。中国之青年乃是有信仰之青年,先辈以青春之躯,耀信仰之光,我们怎能举棋不定、踌躇不能去?
吾等,要果敢勇立潮头,学习新知,让担当的重担永不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冒尖”,“80后”顶上、“90后”登场,一支支青年队伍如同奔涌的浪潮,正汇入大国复兴的洪流。嫦娥五号探测器问天揽月,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8岁的总调度鲍硕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调度口令,开启了“嫦娥五号”25天的地月旅行。北大女学生宋玺,怀揣万里赴戎机的壮心,参军远赴亚丁湾护航,迎战索马里海盗,烈烈海风吹青春面庞,依然笑着说“我无悔”。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上,无数青年勇上阵,不畏生死,纷纷请战支援前线,守护一方平安。中国之青年乃是有担当之青年,当下,科技的发展在青年,国家的创新亦在青年,我们怎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做可悲的井底之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应勤学善思、敢想敢做、挑战自我,努力翻越一座座“雪山”,走出一片片“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练就过硬本领,成为乘风逐浪的“弄潮儿”,展现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吾等,要始终坚守平凡、脚踏实地,让泥土的芳味永不散。“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与其好高骛远、得陇望蜀,成为广而不精的“半桶水”,不如脚踏实地做好做精每件平凡事,在千万个平凡中接续奋斗,闪烁星光终成灿烂银河。而乡土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群众是青年天然的“土师傅”,谨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切忌蜻蜓点水、三天打鱼两条晒网,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谁言今日之青年安于享乐,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所谓“佛系青年”、“躺平族”?青年教师王晓娟,17岁只身奔赴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这一去便把十五年的光阴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学童,她坚韧纯粹、无私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学子的人生梦想;最美村官秦玥飞,耶鲁名校高材生,不爱高薪黄金屋,偏爱浑然天成的泥泞,说土话、走田间、下地头、入农户,他筹措资金,修新路、挖沟渠、建合作社,带头致富,在跋涉中懂得了土地的可爱和博大……中国之青年乃是有“地气”之青年,榜样如此,吾等何为?
责于身,岂可拒?任于肩,岂可避?让吾等洒青春之热血,遇见深林,便开辟平地,遇见旷野,便栽种树木,遇见沙漠,便开掘井泉,大踏步向前走去!
(通讯员:李鑫钰 编辑:陈思 制作:鄢荻 审核:何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