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汉川把秸秆变标杆,全省交流授课如何变废为宝

2023-09-26 10:52

秋收时节,汉川市水稻陆续成熟,稻田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在汉川,水稻采收过后的秸秆是宝物,作为湖北省2021年、2023年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的汉川市,积极探索秸秆的“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收储运”利用的汉川模式。近日,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培训暨现场推进活动中,汉川市以《汉川市秸杆综合利用重点县推进经验分享》为题作交流授课。

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办、特邀专家、17个市(州)和承担2023年中央秸秆项目的20个县以及全省农业农村和相关单位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汉川市在2021年及2023年分别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每年,汉川市粮食种植面积约125万亩,年秸秆产生理论量约62万吨,可收集量约51万吨。综合利用工作量较大。一直以来,汉川市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服务体系,探索有效模式,打造典型样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推动秸秆利用由“废”变“宝”,秸秆禁烧由“堵”变“疏”的“两个转变”。2022年,汉川市能源站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工作突出单位”。

目前,全市共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51家,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加快构建体制机制

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起“市级领导挂帅、职能部门督导、乡镇组织实施”的三级工作体系。全市按照“组收集、村转运、镇加工”的模式,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服务网络。搞好项目储备申报、组织实施、核实核量、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通过现场核查、资料审查、电话抽查、专班督查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建立起项目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

坚持市场运作,拓宽秸秆多元利用渠道

注重培育产业主体,结合汉川实际,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并举”的多元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通过汉川融媒体、微信公众号、以会代训、村村通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科技下乡,制作科技展牌,印发宣传资料。选送市、乡优秀秸秆综合利用骨干赴省学习,并定期开展基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培训。重视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大力研发“生物质能源”技术,生产出无有害污染的“生物质颗粒”。加强校企合作。采用“科研院所+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技术集成与产业转化模式,引进高效微生物菌种组合及现代生物发酵新技术,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利用示范转化基地。

坚持市场主体,积极培植新型产业

汉川市全面落实秸秆收储用地、用电、税费、路桥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农用为主、多元利用、产业增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格局,推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化、项目实施产业化,努力实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通讯员:王本顺 陈宏声 编辑:韩超 制作:祁涓 审核:何梦)


秋收时节,汉川市水稻陆续成熟,稻田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在汉川,水稻采收过后的秸秆是宝物,作为湖北省2021年、2023年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的汉川市,积极探索秸秆的“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收储运”利用的汉川模式。近日,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培训暨现场推进活动中,汉川市以《汉川市秸杆综合利用重点县推进经验分享》为题作交流授课。

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办、特邀专家、17个市(州)和承担2023年中央秸秆项目的20个县以及全省农业农村和相关单位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汉川市在2021年及2023年分别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每年,汉川市粮食种植面积约125万亩,年秸秆产生理论量约62万吨,可收集量约51万吨。综合利用工作量较大。一直以来,汉川市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服务体系,探索有效模式,打造典型样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推动秸秆利用由“废”变“宝”,秸秆禁烧由“堵”变“疏”的“两个转变”。2022年,汉川市能源站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工作突出单位”。

目前,全市共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51家,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加快构建体制机制

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起“市级领导挂帅、职能部门督导、乡镇组织实施”的三级工作体系。全市按照“组收集、村转运、镇加工”的模式,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服务网络。搞好项目储备申报、组织实施、核实核量、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通过现场核查、资料审查、电话抽查、专班督查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建立起项目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

坚持市场运作,拓宽秸秆多元利用渠道

注重培育产业主体,结合汉川实际,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并举”的多元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通过汉川融媒体、微信公众号、以会代训、村村通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科技下乡,制作科技展牌,印发宣传资料。选送市、乡优秀秸秆综合利用骨干赴省学习,并定期开展基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培训。重视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大力研发“生物质能源”技术,生产出无有害污染的“生物质颗粒”。加强校企合作。采用“科研院所+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技术集成与产业转化模式,引进高效微生物菌种组合及现代生物发酵新技术,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利用示范转化基地。

坚持市场主体,积极培植新型产业

汉川市全面落实秸秆收储用地、用电、税费、路桥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农用为主、多元利用、产业增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格局,推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化、项目实施产业化,努力实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通讯员:王本顺 陈宏声 编辑:韩超 制作:祁涓 审核:何梦)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